珠珠237003374
甘肃最牛逼的秦腔剧团,没有之一,那就是定西铁堂秦腔艺术剧院,为什么了,且听我为你分析。
咱就说这剧团牛在哪儿?头一个得数它从民营变国企的本事。现在民营剧团多难?资金紧、场地难、政策支持少,可铁堂偏就趟出条路来——不仅转成了国企,还在定西最热闹的地段盖了自己的剧院。你想想,那地段多金贵?商铺租金贵得吓人,人家倒好,直接给秦腔安了个“家”,这底气得有多足?
再说说他们的戏。《忠烈千秋杨家将》新拍的,搁秦腔圈里那可是炸了锅。奖拿了一摞又一摞,啥省级、国家级的奖都往兜里装,最狠的是还拿了部级大奖。这奖啥概念?相当于给全国秦腔界“打样”了。全国巡演那会儿,场场爆满,观众鼓掌把手都拍红了,都说“这杨家将演活了,比电视里还带劲”。
一年演600多本戏是啥概念?您算算,平均一天得演两场!演员们早上化完妆,下午接着唱,嗓子哑了含片润喉,脚脖子肿了裹上布接着登台。就这拼劲,各地观众咋能不给好评?更绝的是,他们能把一本戏“卖”到1600万。您可能会说,卖戏还能卖这么多钱?那是人家剧本扎实、演员功底深,投资方看准了这戏能火,抢着掏钱合作。这哪是卖戏?是把秦腔的“文化价值”变成了真金白银。
有人要说了,那安万剧团咋样?咱也不藏着掖着,安万确实有两下子,可论“庙堂支持+大众口碑”这两头抓,铁堂更稳当。安万可能更侧重市场演出,但铁堂有国企资源兜底,能排大投入、大制作的戏;安万靠演员个人魅力撑场子,铁堂则有体系化的创作团队,从剧本打磨到舞台设计,环环相扣。就像种庄稼,安万是精耕细作的小菜园,铁堂是机械化、科学化的大农场,产量和质量都不一样。
说实在的,现在传统戏曲不好干,年轻人不爱看、老戏迷嫌没新意。可铁堂偏要“逆着来”——既守着秦腔的老根儿,又琢磨着新花样。你去看他们的戏,老戏迷能跟着哼两句经典唱段,年轻观众也能被剧情吸引,散场了还讨论“那员小将演得真带劲”。这哪是单纯的演出?是在给秦腔“续香火”呢。
咱西北人讲究“实在”,铁堂这剧团就是实在人干的实在事。不整虚的,不玩花的,就一门心思把戏排好、把场子扎稳、把观众留住。你说这样的剧团,咋能不牛?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